中国传统节日有个特色,那就是“重日”,即月份与日期相同,像是一月初一的春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的七夕、九月九的重阳节。7月也有一个“重日”,就是农历六月初六。
现代大部分民众都不过六月六了,但这天有什么特别,才会让古人选择在这天举行祭祀呢?
关于六月六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其中一种与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年)赴天竺(印度)取经有关。传说玄奘过海时,经文不小心被海水浸湿,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从此这一天就是个吉祥的日子,上至皇宫,下及平民百姓都会在这天晒衣服、晒书。晒经节作为一种佛教重要的节日流传至今,为保护和宏扬珍贵的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月初六在北宋时也是个特别的节日,据传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与辽交战后签订了《澶渊之盟》,宋真宗(968-1022年)为平息朝野不满的情绪,由当时的宰相王钦若(962-1025年)假托“天降诏书”于泰山,声称宋真宗得到“天书”,以此治理便能天下太平、国富民强。之后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天贶(音况)节”,“贶”即赐之意,代表天赐诏书记念日。宋廷还扩建泰山岱庙,在原来的泰山神殿基础上,建造了天贶殿。天贶节后来逐渐演变成人民祭祀天帝的日子。由宋代官方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的天贶节,遂演变成民间的“六月六”节。民间则传说,这天是龙王爷晒鳞日,也就是“晒龙袍”。人们坚信,在“六月六”这天晒衣衣不蛀,晒书书不蠹。民间谚语道:“六月六,晒红绿,不怕虫咬不怕蛀。”因此,六月六又名“晒虫节”、“晒霉日”。
明清时期,农历六月六还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时皇帝在朝会、祭祀或出巡时,为显示威严,要摆出一支由车马象、鼓乐幡伞组成的庞大仪仗队,每有盛大庆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员。暑热天时,大象就在都城附近的积水潭中洗浴嬉戏,引来百姓争看围观。
清杨静亭《都门杂咏》中记载:”六街车响似雷奔,日午齐来宣武门。钲鼓一声催洗象,玉河桥下水初浑。”在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驯象师打着旗敲着鼓,引着大象出宣武门,到城南墙根的护城河中让象洗澡。这天在洗象处附近还要搭棚张彩,有监官负责监洗。当天也会临时设有很多茶棚、小吃摊,如同赶庙会一般,车轿人马如潮,观者如蚁。为了观看洗象活动,有钱的人家会提早占据附近酒肆茶楼的好位置,以一饱眼福。大象对那时的百姓来讲,终究是稀罕之物。观象时,大象戏水之声,观者的惊讶赞叹之声以及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欢声笑语连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