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音节是什么意思(有关拼音的知识)

时间:2024-10-28 09:31:27



汉语拼音

在汉语中,用声母、韵母拼合起来,加上声调,构成一个音节就是汉语拼音。拼音的方法大致有3种,如:b→o→bó(博),是把音节分成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进行拼音;j→i→an→ jiān(坚),是把音节分成声母、韵头、韵腹三部分进行连读;qi→an→qiǎn(浅),是把声母和韵母合成一部分,跟韵母的其他部分进行拼音,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有韵头的音节。

《汉语拼音方案》

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定草案,1958年2月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是给汉字注音,是推广普通话的工具,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翻译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以及编制索引和代号等。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个部分。

音节

什么是音节?简单的说音节就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可以给汉字注音,比如:摸、摸、妈、勾、呱,这些称为音节。音节分为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自成音节。

声母

是指音节的开头部分。如xué(学)这个音节中,辅音“X”就是它的声母。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就是没有声母,叫做“零声母”,如 é ( 鹅)这样的音节叫零声母音节。普通话里的声母有21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全是辅音。

韵母

是指章节中声母后边的部分。如:gǎi(改)这个音节中 ai 就是韵母。零声母音节整个由韵母构成,如áo(熬)。普通话中的韵母有39个。

反切

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标音方法。“反”和“切”都是拼读的意思,即用两个汉字拼读合成的方法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随韵定,上下相拼”。如“坚”字,下注“基烟切”或“基烟反”,就是取“基”的声母”j“和”烟“的韵母”iān“相拼为”坚(jiān)“的。

音素

是构成语音的最基本的元素。根据发音特征的不同,音素可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元音是发音时气流通过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a、o、 e等;辅音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而形成的音,如:b、p、m、f等。一定的音素构成不同的音节,如:d和a可构成dà(大)这个音节。

音节

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人们能感受到的最小语音片段。音节由音素组成,汉语中一个音节包含的音素为1至4个。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普通话中的每一个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例如: xīn (新)这个音节中,x是声母,īn是韵母,平声调。

声调

是指某些语言中音节的音高变化,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如:jiāo(交),jiáo (嚼), jiǎo(佼),jiào (叫)4个音节的声母、韵母都相同,但意义不同,就是声调不同的缘故。因此,学习普通话不仅要把声母和韵母的音发准,还必须把声调念准。

四呼

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而划分的,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韵母不是 i、u、ü,或不以 i、u、ü 开头的韵母都属于开口呼;i 或有以i 开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u 或以 u 开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ü 或有以ü 开头的韵母称为撮口呼。

轻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有些音节在一定的词或句子里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较轻短的调子,叫做轻声。例如“子”在“孔子”“电子”“子女”这些词中读上声调,但在“桌子”“儿子”这些词里,读的时候又轻又短,就是由于这里的“子”变成了轻声。轻声音节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轻声词

在普通话中,一些词类和构词成分通常读轻声,称为轻声词。虚化的词素如“子“”头“和表示复数的”们“等,叠音词和动词重叠形式后面的字,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词素或词有时读轻声,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呀“等,都属于轻声词。

儿化

单韵母er和其他韵母结合而形成卷舌韵母的现象叫“儿化“。”儿化“了的韵母叫”儿化韵“。带儿化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音节,仅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表示卷舌作用)即可,如“鸟儿”(niǎor)。儿化具有区别词义、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如:“眼”(眼睛)和“眼儿”(小窟窿),表示的意义不同。

语调

说话和朗读时,句子间的停顿,声音的快慢、轻重及高低的变化总称为语调,主要包括重音、停顿和升降三个方面。语调不是属于词的,而是属于语句的,使用什么样的语调同句子的意思、说话人的感情和态度有直接联系。

句调

全句声音的高低变化叫做句调,它是语调的主干。一般来讲,句调中,上升调主要用于疑问句,有时表示惊讶、号召;下降调主要用于表示肯定、感叹;平调主要用于表示严肃、冷漠和叙述的句子;升降调主要用于表示含蓄、讽刺等的句子。

押韵

就是在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个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押韵是为了使诗句、唱词、戏曲等音调和谐动听,富有音乐美,唱读时顺口易记。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韵律

韵律即诗词中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在诗词中,音调的高低、长短、轻重交替出现,语气的匀称、停顿、间歇,相同音色、用韵等都是构成韵律的音素。我国古典诗词的韵律,主要表现在押韵和平仄两方面。

韵脚

韵脚是指韵文或联句末尾押韵的字。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二句末和第四句末的字,就是韵脚。

和韵

和韵就是比照原诗中的韵脚作诗。和韵一般有三种情况:只依原诗韵脚韵的韵部而不用其原字,称之为“依韵”;用原诗韵脚诸字而不依原诗韵字之次序,称之为“用韵”;与原诗韵脚用字及顺序完全一致,称之为“步韵”,也叫“次韵”。

合辙

“辙”是戏曲界的习惯说法,与“韵”同义,合辙就是押韵。

十三辙

十三辙就是十三韵。是明清以来戏曲、曲艺押韵所使用的韵部。同一辙的韵母中的韵腹基本相同。十三辙的定名是在每一韵部选取两个代表字,作为这一辙的名称,如中东、江阳、衣齐等。

平仄

平仄即平声和仄声。平声在普通话中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平仄也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古诗的平仄,“平”指中古四声中的平声,“仄”指中古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诗、词、曲中按照一定规则安排平仄,能够充分表现出声调的和谐变化,形成语言抑扬顿挫的音乐性,给人以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