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社戏是哪个地方流行(沔阳正月习俗——社戏)

时间:2024-12-06 08:47:30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滋生一方戏曲。沔阳,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戏曲在这里找到了滋生和繁荣的土壤。


正月的前几天,家家户户忙着大团圆、烧清香、拜年、过客,不知不觉就到了正月初九,就开始传统的社戏了。过年唱戏是很早传下来的习俗,以聚众同乐的形式,来庆祝过去一年的五谷丰登,祈求来年日子红火。

社戏唱的是沔阳花鼓戏,也是湖北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沔阳、天门地区,流行于江汉平原,清雍正年间发轫,世代传承于今。

围绕戏台,兴奋的小孩子追来跑去、相互嬉闹,虽有大人的呵斥,但基本丝毫不起作用。戏场上是乌压压一片人群,以中老年居多;戏台前的两边也早已爬满好奇的顽童,瞪大眼睛四周张望;戏台内两侧响器人员正在调试道具;戏台后面演员正在化妆备戏;现场人山人海、欢歌笑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戏场外围,基本就是小商小贩的天下,主要是卖各种零食和儿童玩具的。吃的主要有甘蔗、荸荠、棉花糖、麻叶、麻花、瓜子、花生、蚕豆、金刚角、锅盔、管子糖……玩的主要有小鞭炮、翻花、竹节人、火柴枪、木剑、弹弓、响哨子、翻花绳、拉纽扣、纸风车……

锣声一响,万人空巷,幕布拉开,好戏开场。演戏者渐入角色中,看戏者终成戏中人。戏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金戈铁马,风流韵事,仿佛身临其境,宛如时光倒流。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触景生情的观戏人,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潸然泪下。

沔阳花鼓戏享誉荆楚,是江汉平原开出的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散发着沔阳泥土特有的清新。沔阳花鼓戏内容丰富,题材源于生产劳动、爱情婚姻或家庭矛盾等,语言生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那熟悉的乡音唱调,时而高亢如浪潮,时而低沉如波纹,时而悲怆如松涛,时而欢快如溪流,让人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甚至有“听了花鼓戏的哟喂哟,害起病来不吃药”的说法。

沔阳花鼓戏还通过寓教于乐而教化民风。戏中的悲欢离合,让朴素的乡亲们学会了从容不迫;戏中的善恶忠佞,让质朴的乡亲们学会了爱憎分明;戏中的真善假恶,让淳朴的乡亲们学会了明辨是非。戏中的道理,朴素、直白、简单。如果生活中发生矛盾,劝架的乡亲们就会用戏剧里的案例来说:“你看,戏里都是这么唱的”……戏,成了民间道德伦理的风向标,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根植人们的心田。

儿时看戏以看热闹为主,大多数戏都忘记了,只记住了当时反复上演的两部戏剧。一部叫《十三款》,剧情讲的是沔阳秀才柳炳元,控告知州罗登银与师爷王庄生等人,鲸吞皇帮、制造水灾、私分赈粮、饿死黎民、逼征青苗、扩大灾情、强占民女、草菅人命、伪造私钱、欺国误民、贪赃枉法、冤害良民、私设赌场的十三条罪状,最终此状告准,惩治了罪魁祸首。后由湖北电视台录制成电视片,并在中央电视台展播。

一部叫站花墙》,剧情讲的是吏部天官王洪认婿酿错,真婿杨玉春与小姐王美蓉在丫环春香的帮助下,花墙相见,互换信物,约定月夜相会,赠金银去赶考。不料遭到假婿张宽的陷害,杨玉春身陷囹圄,县令方坤之子方天觉酬恩换狱,杨玉春上京得官,冤案昭雪,惩治了奸人张宽,杨玉春与王美蓉有情人终成眷属。此据后改名《花墙会》,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戏曲片上映。这也是沔阳花鼓戏第一次登上了电影银幕,红遍大江南北。

儿时年代,尽管物质上很不宽裕,但精神上却十分富有。一声声委婉唱腔,一段段诙谐韵白,激励乡亲们渡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陪伴乡亲们一步步走向小康,奔向乡村振兴。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