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国歌作者是谁(音乐史:聂耳是我国新音乐的先驱、《国歌》曲作者、人民音乐家)

时间:2024-08-04 10:01:20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音乐(1919-1949年)

第九章 “五四运动”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十一)

向阳光

9.聂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当这些耳熟能详的旋律响起,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会荡漾起特殊的情感。这些从革命年代就开始传唱的“红色经典”至今不朽。因为这些歌曲,人们牢牢地记住了聂耳这个名字。

聂耳(1912-1935),20世纪“左翼音乐运动”的旗手,《国歌》曲作者,著名作曲家。原名聂守信,字子义(又作紫艺),祖籍云南玉溪,1912年2月出生于昆明市,父母亲均为医生。四岁丧父,生活极清苦。1917年入昆明师范附小,1921年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自幼喜爱音乐,并从邻居木匠师傅那里学会了演奏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在求实小学读书时,曾参加该校学生音乐团演奏,并担任指挥。1925年考入云南第一联合中学,1926年至1927年间,正当云南学生运动高涨时期,他积极地参加了各种学生运动,并自觉地坚持课外阅读进步书刊,学习英文。1927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公费的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在外国语组学习。1928年,在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环境里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应募入滇系军阀范石生的部队当兵。1929年5月离开部队,入昆明师范学校继续学习。1930年7月,聂守信在省立师范毕业。由于叛徒告密,反动派要逮捕他。于是在其哥哥的帮助下,他跟着一个姓薛的商人去了上海。

到上海后,他在公平路云南申庄一面当学徒,一面努力读书。开始认识到现在的艺术运动是要大众化,并表示“今后我的研究和创作文艺的方针要改变了,不再作个人呻吟,或以个人的革命的表现去影响群众……”,他要“向着新的艺术运动的道路跑去”(聂耳日记)。当年11月,他由郑雨笙介绍参加了“上海反帝同盟”,并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活动,曾多次参加抗日示威游行。

1931年3月,云南申庄倒闭,在走投无路之时候,他在4月之间,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团”当练习学生。当时他特别高兴,并异常勤奋地练习小提琴,由于他听觉很灵敏,团里的人都叫他耳朵先生,于是他就把名字改为聂耳,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32年春,他参加了左翼剧联的音乐小组。7月,因撰写了批评黎锦晖的文章而离职。8月到北平找职业,跟托洛夫学了一个月小提琴。9月14日,他前去报考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的音乐系,因回答问题时不符合国民党主考官的口味而未被录取,后由左联戏剧家联盟上海总盟介绍,参加了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分会,并与左翼音乐家联盟建立了联系。

为纪念“九·一八”一周年纪念,剧联和音联的北平分联举行了多次演出活动,每次几乎都有聂耳演奏的小提琴《国际歌》节目。1932年10月28日,东北同乡会在清华大学开义勇军募捐游艺会,邀请剧联领导下的几个进步团体去演戏,那天晚上,第一个节目就是聂耳的小提琴独奏《国际歌》,把主席吓坏了,想把他拖进后台,但他却坚持把整个曲子奏完。

当时在楼上的工人和爱国学生都兴奋地站起来了。国民党的便衣特务在广大观众的压力下,清华的反动学生也只好一个个干瞪着眼,不敢妄动。当晚演出的话剧有《战友》等。第二天,反动学生贴出了“打倒普罗戏剧”等反动标语,后由东北同乡会发表宣言申明剧联公演的意义,并驳斥了标语上的反动谬论。

1930-1932年间,由于党对他的培养、教育和帮助,聂耳在政治思想上有很大进步。剧联党组织要在政治上帮助聂耳成长,派了任于人同志(即于伶)与他联系,聂耳非常高兴,觉得现在终于找到了党,党给他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他更加坚强起来,勇敢地继续投入战斗。

11月8日,他从北平回到上海后,在组织的帮助下,进联华影业公司(第一厂)担任场记等工作。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风起云涌,此时,聂耳结识了共产党员、戏剧家田汉。

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同年赴北平参加革命音乐活动,不久回到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左翼联盟”主要成员。从此,聂耳不仅获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艺术才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开路先锋和反法西斯的勇士。在此后的两年中,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

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国广为传唱,对激发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后来,党派聂耳领导联华公司同人会(相当于赤色工会)同电影公司老板进行斗争,要求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劳动条件,反对老板欠薪。并用“同人会”的名义进行演戏募捐等活动。聂耳领导的联华公司同仁会搞得很出色,工人们都非常拥护他。但后来由于一个高级职员出卖了,被老板开除出联华。

这年,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了中苏友谊社。聂耳、任光、张曙和吕骥等人是这个组织最早的参加者。为了研究和推动群众歌曲的创作,他们又共同组织了“歌曲研究会”,这个组织对

后来新音乐运动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年,聂耳制作了《开矿歌》(影片“母亲之光”插曲)、《饥寒交迫之歌》(舞台剧《饥饿线》插曲)等几首最初的革命歌曲。

1934年4月1日,聂耳进百代公司工作,组织成立了百代国乐队,同时改编了《金蛇狂舞》,整理了《翠湖春晓》、《山国情侣》、《昭君和番》等民间乐曲,并灌成了唱片,深受人们喜爱。

在这段时期,他的许多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歌曲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受到全国群众的热烈欢迎。国民党反动派对此十分恐惧,准备逮捕他。党同意他离开上海。1935年1月,聂耳重进联华公司任音乐部主任,为影片《新女性》作曲,并领导成立了联华声乐团,由他自任指挥。

同年,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御侮、奋勇抗争、一往无前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这首作品一经诞生,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大地上到处传唱,奏响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最强音。

在不到三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辈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领域,前者以《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为最重要,后者则以《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歌女》为最突出。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中第一个准确而又深刻地反映我国无产阶级形象的作曲家。

由于聂耳所谱写的大量歌曲,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和战斗号角,因而引起了反动当局对他的仇恨而要逮捕聂耳。1935年4月,聂耳按照党组织的决定离开上海,打算经日本转道欧洲,去苏联学习。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藤泽市神奈川县的鹄沼海滨中游泳,不幸溺水身亡,时年仅23岁。8月间,上海文化界在金城大戏院为聂耳逝世举行追悼会。

聂耳的一生是很短促的,从事创作的生活也只有两年多,但却留下了群众歌曲35首、民族器乐合奏曲4首、口琴曲2首。还有《中国歌舞短论》等15篇音乐论文,以及《时代青年》等3部电影剧本。按时间顺序,创作歌曲可分为:1932年:《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歌舞曲);1933年:《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

1934年:《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雪飞花》,《翠湖春晓》,《雪花飞》,《金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小野猫》,《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1935年:《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小工人》,《伤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

聂耳的音乐作品,大部分是为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所写的主题歌与插曲。他的群众歌曲涉及的面和形式都非常广泛。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1.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自卫歌》、《毕业歌》和《慰劳歌》等。这些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和迫切愿望,是抗日救亡的战斗号角,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打击了国内外的敌人。

2.劳动歌曲。如《开矿歌》、《大路歌》、《码头工人歌》、《开路先锋》、《打桩歌》、《打砖歌》等。这些歌曲反映了在资本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下的劳工们的痛苦生活,而且还强调了他们反抗和斗争的意志与信心。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团结起来与资本家斗争,不能消极地受压迫,而是要做革命的主力军,做新社会的创造者。

3.抒情歌曲。如《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等。这些歌曲民族风格极强,并且把抒情性和革命性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儿童歌曲。如《卖报歌》、《卖报之声》、《小野猫》等。这些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此外,他改编的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等,风格纯朴、健康、清新,受到群众欢迎,起了鼓舞人民和抵制黄色音乐泛滥的作用。歌剧《扬子江暴风雨》(注:这是由聂耳与田汉在1934年5月合作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全剧主题鲜明,结构简练,情节紧凑,波澜迭起,表现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全剧包括《打砖歌》、《打桩歌》、《码头工人歌》和《前进歌(苦力歌)》四首歌曲。1934年6月30日,上海麦伦中学假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举行校庆,左翼戏剧工作者首次公演了新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由聂耳、郑君里、王为一、露露主演,由张曙指挥,演员合唱队伴唱。由于主题指明“抗日反帝”,因此,首次公演后,该剧便被国民党当局查禁。聂耳于《一年来之中国音乐》中曾对此作了总结,认为:“新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的歌曲,和一些流行歌曲大不相同。它们没有靡靡之音,有的却是壮健的歌词和雄劲的曲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配合得很恰当,决非一般抄袭者所能办得到。”新中国成立后,田汉又对剧本作了加工。1960年11月,在首都各界纪念聂耳逝世25周年之际,《扬子江暴风雨》由茅源整理配器,刘育民导演,中央实验歌剧院重新公演,田汉并就此写了一首诗作:《看〈扬子江暴风雨〉彩排·忆聂耳星海》),是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而发展起来的,表演时采用“话剧加唱”的形式,是我国歌剧创作中第一部反映工人阶级反帝斗争的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的《码头工人歌》和《前进歌》等都很有创造性,得到广泛流传。《扬子江暴风雨》中的音调是建筑在劳动歌曲和救亡歌曲的基础之上的,它的音乐语言是从劳动人民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感情真实、饱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是我国新音乐运动的旗帜,是中国音乐史上划时代的第一个人民音乐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他为革命的新音乐事业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他的革命艺术实践,为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奠定了社会主义新音乐牢固的基础。我们必须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前进,把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音乐文化,建设得更加美丽。

【作者介绍】

向阳光,湖南临湘市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并颁授了“头条青云获奖者”荣誉证章,曾被聘为《湘江歌声》《音乐教育与创作》湖南红网(文艺)专栏作家、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岳阳师院(湖南理工学院前身)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花语》杂志副主编、《百年之歌》(诗歌集)特邀编委。

主要成就:“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音乐评论、音教论文逾千首(篇),500余万字。《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等5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荣获全球华人联合会、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七律·贺建党百年》《浪淘沙·建党百年感悟》《江城子·晚舟归航》《如梦令·巾帼赞》《采桑子·重阳》《浣溪沙·贺‘神十二’》《水调歌头·大美我家乡》《诉衷情·新年词话》《党啊,我用心灵歌唱您》《党啊,祝福你》等60余首诗词,参加了由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北京暹华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忆峥嵘岁月,颂百年风华”为主题的大型征文评选活动,荣获金奖;

《美丽临湘·组诗》(26首)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该作品先后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颂歌献伟人·唱响中国梦》《永远的光辉》《颂歌献给党》《百年之歌》以及《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7部诗歌集、名言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等奖;《试论音乐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等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金灿灿的岁月》等5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其中《跟党迈进新生活》(词曲)参加感动中国(乔羽题)'2021“祖国,我为你骄傲”全国大型原创词曲大赛荣获“十大原创金曲奖”第二名,同时该作品在央视星光演播厅全程录制,现场直播;

《<跟党迈进新生活>内涵解读》等2篇音乐评论上了《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艺风)、中宣部“学习强国”;《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10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上下)《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甜甜的歌-教坛作曲家特别专号》等10余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外音乐史学研究》《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向阳光优秀歌曲专辑)《向阳光声乐作品选》大型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五尖山之歌》(五乐章)等10余部,其中《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课题专著):

经湖南省教育厅审定,纳入全省中小学图书发行,后入选全国高校音乐教材,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主干课程)。

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荣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和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人社厅颁发的贡献奖证书。《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教师报》《音乐教育与创作》等曾对其作了“人物特写”、书评和“乐坛人物”介绍,艺术成就载入《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省文联)、《中国音乐家名录》(邓小平题签)、《中国专家大辞典》(人事部)等20余部历史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