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丰隆穴属胃络脾,被公认为祛痰第一要穴。
【经穴含义】
丰隆穴,出自《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络穴,国际标号ST40。
丰,“满”的意思;隆,“隆起、盛”的意思。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谷气旺盛,运行至丰隆穴时丰满了,从大络中溢出,所以命名为丰隆。
【经穴定位】
丰隆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外侧一横指处。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
【精准取穴】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犊鼻穴与外踝尖的连线的中点,胫骨前嵴外侧旁开两横指,即为丰隆穴。
【简便取穴】
找到条口,水平向小腿后部量1横指(即1寸),即为此穴。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
浅层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分布有腓深神经,胫前动、静脉;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腓动脉。
【功效作用】
丰隆穴归属于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为足阳明胃经别走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具有止咳平喘、化痰开窍、行气活血、健脾化痰、宁心安神、和胃降逆、清热通腑的功效。
丰隆穴也称“化痰穴”,擅长化痰。是治疗痰疾之要穴,无论有形之痰,无形之痰均可治之,故有“祛痰第一穴”之称。(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而成痰。刺激丰隆穴能改善脾脏的功能,调节人体的津液输布,使体内水液和痰湿不会聚集。)
【主治病症】
丰隆穴主治痰多、 咳嗽 、头痛、 眩晕 、胃痛 、便秘 、癫狂 、梅核气 、咳逆等病症。
1、各种痰证:“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丰隆穴是祛痰第一要穴,故可治痰多、咳嗽、气喘、头痛、眩晕、癫狂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梅核气等。
痰湿阻滞心阳,则见胸闷、心悸,或癫狂痫、失眠、健忘等;若流窜于经络之中,在上则易致头痛、眩晕,在下则见痿痹不仁。可见痰瘀则致百病,以上诸症皆可用本穴而收其功。
2、胃肠病症:丰隆有健脾和胃之功效,可用于胃痛、胃胀、呕吐、呃逆、肠鸣、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等病的治疗。
3、肺部病症:咽喉肿痛,痰多,哮喘,咳嗽,胸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4、下肢病症:下肢痿痹、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
5、其它病症: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病后遗症、肝炎、阑尾炎等。
丰隆穴还是治疗高脂血症之主穴。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的痰瘀阻滞,因痰阻络致气血运行失常。脾胃为生痰之源,刺丰隆穴能调理脾胃而防止痰浊内生。
现代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胖肠肌痉挛、肥胖症等。
【穴位配伍】
1、丰隆穴配阴陵泉、商丘、足三里穴,治痰湿引起的水肿等各种病证。
2、丰隆穴配百会、脾俞穴,治痰浊眩晕。
3、丰隆穴配神门、太冲穴,治痫证、癫痫。
4、丰隆穴配肺俞、尺泽、天突穴,治咳嗽、哮喘、痰多、咽痛。
5、丰隆穴配神门、太冲、冲阳、人中穴,治狂证。
【古籍摘要】
1、佚名·西汉《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yì)。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2、皇甫谧·西晋《针灸甲乙经·卷七》:“厥头痛,面浮肿,烦心,狂见鬼,善笑不休,发于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丰隆主之。”
3、孙思邈·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主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主大小便涩难。主四肢肿,身湿。”
4、杨继洲·明《针灸大成·卷六》:“主厥逆,大小便难,怠惰,腿膝酸,屈伸难,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风痰头痛,风逆四肢肿,足青身寒湿,喉痹不能言,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鬼,好笑。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癫狂泻之,虚则足不收胫枯补之”。
5、《肘后歌》:“哮喘发来寝不得,丰隆刺入三分深”。
6、《玉龙歌》:“痰多宜向丰隆寻”。
【操作方法】
1、按摩
用拇指指腹点按或推按丰隆穴,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1~2次,长期坚持按摩,可改善眩晕、胸闷、腹胀、便秘等病症。
2、针刺疗法
①用毫针直刺1-1.5寸,留针20~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可缓解下肢痿痹、水肿。
②揿针埋针治疗,每次按压50~100下,每日3~5次,可留针48小时。
3、艾灸疗法
用艾条距离皮肤3-5cm,温和灸10-15分钟,每日一次,可缓解咳嗽、痰多、胸闷等病症。
4、刮痧疗法
用面刮法自上而下对丰隆穴进行单向刮拭,每次20~30下或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治热证、下肢瘫痪。
5、拔罐疗法
用火罐或气罐在丰隆穴拔罐,留罐10-15分钟,隔天一次,可以缓解咳嗽、痰多的证状。
6、点刺放血
用三棱针在丰隆穴周围脉络淤阻之处点刺放血10~20滴,可治高脂血症。
【注意事项】
1、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损伤。
2、针刺疗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患者切勿自行操作。
3、艾灸时,及时清理艾灰,防止烫伤皮肤,以局部皮肤潮红、热力渗透为度。
4、刮痧切勿暴力操作,以患者耐受为度,不可强求出痧,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5、按压揿针力度不宜过大,以皮肤稍有下陷1mm为度。保持针刺周围皮肤干洁,避免潮湿,防止感染。
6、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