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是古代人十分热爱的一项休闲体育活动。根据史料记载,蹴鞠在战国时候就存在了,它起源于齐国的都城临淄。百姓对蹴鞠喜爱到了什么程度呢?相传,有个叫项处的人,十分迷恋蹴鞠,虽然身患重病仍然不遵医嘱外出,就为了去蹴鞠,结果不治身亡。
到了汉朝,蹴鞠已经形成了严格的比赛制度:双方各六人,每支队伍在地上各有六个球洞,裁判以队伍踢进对方球门的次数判断胜负。
到了唐朝,蹴鞠的制作工艺有了改良,不再像从前是实心球,而是缝合的圆形球壳。球轻了,自然踢得更高了。球门设在三丈高的竹竿上,称“络网为门以度球”。在踢球方法上,汉朝是直接对抗分队比赛,有身体接触就像打仗一样。唐朝不同,采用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的方法,胜负也是以射门“数多者胜”。
宋朝是蹴鞠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水浒传》中描写了以踢俅发迹的高太尉,由此可见,在宋朝,达官贵人乃至皇帝都是热爱蹴鞠运动的。宋朝的蹴鞠逐渐有了表演性质,在那时,蹴鞠拥有了独立社团,成员们在全国各地走穴,根据技术的高低分等级,技艺最高超者称为校尉。
元朝开始,蹴鞠可以在宴会上表演,成为一种娱乐客人的项目。
但明朝,自朱元璋称帝之后,曾传旨严禁士兵踢球。但这并不能改变蹴鞠的娱乐性质。在《金瓶梅》中,有一段描写西门庆在丽春院看李桂姐踢球的事:西门庆吃了一回酒,出来外面院子里先踢,又教桂姐与两个圆社踢。“一个捎头,一个对障,拗踢拐打之间,无不假喝彩奉承。”
古代人如此热爱蹴鞠,甚至演变出商业娱乐各种不同的模式,真是叫人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