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评定年份:2007)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约16公里处的周武山南崖,依山而凿。石窟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造像内容丰富,雕刻艺术精湛,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石窟内菩萨、力士、飞天等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的先河,是我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最佳旅游季:夏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壮观、精美
最适合人群:喜欢石窟艺术与佛教文化者
公元453年,一位名叫昙曜的和尚来到北魏首都平城以北的武周山下,从此直至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数十年间,武周山叮叮当当的凿石声一直没有停止过,信仰的力量加上皇室的支持,终于成就了云冈石窟这一绵延长达一公里的艺术巨作。
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其气魄之雄伟、题材之丰富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堪称第一。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鲜卑在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回味的民族。骁勇善战的鲜卑人曾经冲入汉族的领域,统一了北方中国。他们对先进文明的渴望最终确定了历史的走向,粗犷豪放的个性被纤美细腻的文明所征服,一个从蛮荒走向文明的民族,却在通往文明的路途上逐渐消亡,直至完全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北魏王朝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朝代。短短的一百四十九年(公元386年一534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如白驹过隙的北魏王朝,却为后世留下了无比璀璨的艺术遗产。书法艺术上产生了古拙大方、刚健有力的魏碑体,成为历代书家临摹的范本,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是各字库的保留项目;在石窟艺术方面的成就更是空前绝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二者都是从北魏时期开始雕凿的。
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反映到石窟艺术上,无论何种形象,都采取了汉族形制的衣饰,这一变化以云冈、龙门为中心向外辐射,影响远及秦陇、河西、巴蜀等地,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等著名石窟中北朝中期以后的造像,都深受云冈、龙门的影响,削肩长颈的秀骨清像,从此风靡大半个中国。
1500余年前,北魏皇帝倾全国之力修造石窟时,这里该是一派怎样的盛况呢?来到云冈石窟,无疑是这一变化最好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评定年份:2007)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最高处海拔为3061.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历代修建的寺庙鳞次栉比,精美的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是洗涤心灵,感受禅意的圣地。
最佳旅游季:夏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圣洁纯净智慧
最适合人群:祈求智慧的人,寻求安静感受禅意的人
五台山是修筑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的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年间起,历朝历代都在五台山修建寺庙和道场,它是著名的宗教文化圣地。五台山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又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又有“金五台”之称。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五座高峰景色各异,各有千秋,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也代表了五方佛:东方不动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游览五台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也是一个极大的收获。
五台五峰指的是五台山的五座山峰,即望海峰、挂月峰、锦绣峰,叶斗峰和翠岩峰。五座山峰景色各异,犹如五姐妹,一体相连又美丽繁异。五座山峰美景各有特色或锦绣,或峭立,或苍翠,让游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东台望海峰海拔高,在台顶便可看见云蒸霞蔚,白云翻滚,仿佛大海一般;“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可见西台的美丽。
寺庙古刹是五台山的精髓,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院为单位,按佛教传承之不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五台山名寺众多,数不胜数。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的显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地,是五台山历史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寺庙。显通寺南侧的塔院寺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白塔,高耸的白塔被看做是五台山的标志。
被称为五台山诸寺之首的菩萨顶相传为文殊菩萨住处。全庙参照皇宫模式修建,瓦为三彩琉璃瓦,砖为青色细磨砖,十分华丽,体现了中国寺庙文化的繁荣和博大。五台山的寺庙展示了中国繁荣的佛教文化与建筑艺术,真可谓是一部佛国史、一座艺术宫。
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评定年份:2011)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阅官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陈氏家族在明清两代,科甲鼎盛,人才辈出,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的盛况,堪称为北方的文化巨族。
最佳旅游季:夏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大气人文
最适合人群:想了解清朝文官生活的人
历史上的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整个皇城相府依山就势而建,官宅民居错落相间,数不胜数,甚为壮观。祖居在这里的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的文化巨族,到康熙年间已达鼎盛时期,当时出现了父子同编一部《康熙字典》的盛况,被誉为北方第一文化巨族”的当家的陈延敬,留下了面积达四万平方米的建筑群,被人称为“皇城相府”。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便是凭着它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而强烈的人文情怀,将声名远扬四海。从整体平面来看,整个皇城包括内城“斗筑居”和外城“中道庄”就像一只头北尾南的神龟,虽不能说惟妙惟肖,却也轮廓鲜明,因而又有龟城之说,寓干管水涸之意。
皇城相府的内城建筑十分完善,其类型可以分为祠庙,民居和官宦邸三类,彼此的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所有的建筑根据相府的整体地形特征而造,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庄严坚固。
为了躲避战乱,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建成了皇城相府的内城。因为内城的大门上挂着“斗筑可居”的匾额,而得名“斗筑居”。内城为躲避战乱而建在民居中,在城墙的圆周调用藏兵洞,有梯道或木梯相通,直接深入到地下。在深层地下,备用的水井和其他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为了防御的需要,重要部位还筑有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到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显示出了主人的建造技巧。
外城又称“中道庄”1703年才完工,其中的相府大院是陈廷敬的宅第,名为“大学士第”,为皇城外城的主体建筑。外城的墙紧挨着内城西墙,整体基本呈正方形比内城略短。外城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除此之外,外城里还有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是对陈廷敬一生荣耀的最好记录,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亲赐的御碑,分别赐予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之后,表达了康熙对陈廷敬的敬重与思念。
这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外城的主要建筑还有陈廷敬府第一冢宅第、大学士第,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
市介休绵山景区(评定年份:2013)
绵山,又称介山,在山西省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海拔2072米。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绵山文物古迹颇多,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最佳旅游季:春季、夏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壮观古朴
最适合人群:喜欢道教文化者
绵山位于介休、灵石、沉源三县交界处,海拔2566米,以其形势绵亘而得名。绵山山势巍峨,古木繁茂,溪流蜿蜒。鸟语花香,多意崖绝壁,带有北方山脉的雄奇壮美。说到晋中文化,介子推是绕不开的。绵山,如今这座发展成为旅游胜地的大山,也是一座因介子推而闻名的山。
“割股奉君”您知道嘛?介子推的传说之所以千年流传,人们甚至专门为他开创了一个寒食节来纪念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据历史资料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公子重耳远离晋国避难他乡。重耳在外流亡19年,历经磨难之后,终于回到晋国,建立了不朽霸业。在他流亡异国的19年里,跟随他的只有始终与他不离不弃的一帮忠臣死士,介子推便是其中的一个。
景区前山以宗教文化为主,后山以自然风光见长。云峰寺景区是绵山的中心,也是景点最集中的地方。抱腹岩是一处奇特的天然石灰岩洞穴,在深达六十多米的敞口岩洞内,依壁建寺,竟容下了二百余间殿字,因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如穹窿,周边岩石形如两手抱腹,故名“抱腹岩”。
寺庙取名“抱腹寺”,即云峰寺,建于初唐,寺内石佛殿尚存一具唐代九头狮子石佛座和一尊石造像。最令人叫绝的是抱腹岩挂铃的场面,据说起源于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绵山祈雨灵验,因而在山崖上挂铃还愿。
现在每逢庙会和吉日,愿望得以实现的善男信女们便会采用挂铜铃的方式表达对供祖的感谢。专替他人挂铃的人系着安全绳,像蜘蛛侠那样从山顶垂下,把铃铛挂到悬崖壁上,衣袂飘飘,凌空飞渡,看起来惊险刺激,带有很强的表演性质。
云峰寺景区的古老遗存,如今已经淹没于崭新的仿古建筑的汪洋大海中,除了重修的庙宇,这里最著名的莫过于号称全国唯一、世界罕见的悬崖宾馆——云峰墅苑,宾馆依山而建,从远处看,活像一只紧贴岩壁的五彩斑斓的大壁虎。
在这里住宿,仿佛是悬在半空,玻璃窗前无遮无拦,下临深渊,给人带来新奇无比的住宿体验。晚上还可以欣赏绵山夜景,观寺院之灯火璀璨,听铜铃与松涛共鸣。绵山比较有特色的景区还包括大罗宫、水涛沟、栖贤谷等。
水涛沟里小溪潺潺,小型的跌水,瀑布随处可见,植被繁茂,清秀宜人,栖贤谷则曲径通幽,内有多处铁索悬桥、云梯、栈道,为到介子推墓前凭吊介公的过程平添了很多野趣,介子推长眠在青山秀水之中,也算得偿所愿。
平遥古城景区(评定年份:2015)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它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明清县城原型,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蜿蜒巷道交错纵横,为人们展示着非比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的画卷。16世纪以来,平遥古城便是中国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文物遗珍。这座历史深处的商都,诉说着晋商风云变幻的故事。
最佳旅游季:一年四季
特色关键词:壮观、深厚沧桑
最适合人群:寻觅古城文化者
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汉民族城市风貌现存最完整的代表。其中,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我国最珍贵木结构镇国寺万佛殿,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的清虚观,有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的文庙大成殿,有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济桥等。
在城外,还有以造像艺术闻名的双林寺。众多的古建筑,连同日升昌、蔚泰厚等著名的票号建筑,以及遍布古城大街小巷的明清民居、合院,让平遥显得古朴典雅,魅力无穷。走近平遥,巍巍古城墙是你见到的第一座名胜。
城墙始建于西周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为砖石城墙。古城略呈方形,南城墙弯曲,周长六千米有余,城墙高六米到十米,顶宽三到六米。古城有城门六座,其上分别建有一座城楼,并各建瓮城一座。
六座城门分别为南门迎曛门、北门拱极门、上东门太和门、下东门亲翰门、上西门永定门、下西门凤仪门。迎曛、亲翰、凤仪、拱极、太和、永定,六座城门寄托了人们对于城市和平、四海和乐的美好愿望。城墙顶部建有一系列附属建筑,包括72座堞楼、四座角楼、六座城楼、文昌阁、魁星楼、点将台。
站在城墙上向内望,只见瓦舍毗连,如脊如盖,四条大街连通四方,街上游人如织,一座金顶重檐的市楼矗立在全城中央。市楼正面朝南,高可百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彩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平遥古城号称“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从市楼高处能看到这些街巷纵横四布,如同手掌的纹路。街巷的两旁,古色古香的门楼、铺面鳞次栉比,市井繁荣。在日升昌票号找账房先生开张兑不出银子的银票;到县衙看县太爷升堂;逛一逛落寞的清虚观;看一看城隍庙里鉴赏木雕的精美;去文庙欣赏状元试卷。
平遥,就像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尽管你已经发现了太多精彩,但每翻开新的一页,又总能带来新的惊喜。平遥的美需要用心慢慢去体会。平遥的美来自于宠辱不惊的大度,来自于兼容并蓄的宽厚、来自于悠久的商业传统,来自于深邃的文化内涵。
他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一条条街巷就是他干陌纵横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都见证了从平淡到繁华、又从繁华复归于平淡的故事,随便叩开一扇门,也许就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看似平凡的一段路,可能曾留下商界巨子匆匆的脚步。昔日商场上的纵横捭固、一呼百应,如今早已被时光埋没,只有满城规矩工整、高墙夹峙的精美民居,还残留着盛世的一点影子。
平遥自建城以来,默默度过了两千余年,才终于等到了百余年屹立于商海浪尖的辉煌。而自20世纪30年代衰落之后,到世纪末这几十年间缓慢得近乎停滞的发展,又使古城逃过了建设性破坏的厄运。直到文物学家慧眼识珍,再一次让平遥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世事沧桑、福祸相依的人间法则,在平遥城的历史上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生动鲜活。
雁门关景区(评定年份:2017 )
雁门关,位于山西忻州代县的雁门山中,它巍然屹立在广阔中原与漠北草原的分界线上,历史悠久,地形险绝,地位之重要,战争之频繁,雄居华夏名关要隘之首。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
最佳旅游季:夏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民族大义
最适合人群:寻觅长城文化、关隘文化者
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上古称北陵、西隃,战国列称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称北庭三关,明代列称山西内三关。历称勾注塞、西陉关,向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名,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
《雁门关志》载:“勾注山,古称陉岭,岭西为西陉关,岭东为东陉关,两关石头边墙联为一体,历代珠联璧合互为倚防。雁门关明代前址西陉关,东陉关倚防;明代后址东陉关,西陉关倚防”。古雁门关北口为白草口,南口为太和岭口;明雁门关北口为广武口,南口为南口。
雁门山因两山东西对峙,其形如门,飞雁出于其间而得名。雁门关高踞雁门山上,为“天下九塞”之首。在中国历史上,雁门关一直是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前线要塞,许多名将在这里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赵国李牧曾诱敌深入,大破匈奴十万余骑。汉朝霍去病、卫青和李广先后由雁门关出兵,北讨匈奴。
隋炀帝被困雁门关时,李世民献策用疑兵之计退去了突厥军队。唐末,沙陀(西突厥的一支)贵族李克用攻克雁门关,奠定了后唐的基业。宋朝时,杨业和杨延昭父子都曾镇守此关,与辽军展开多次鏖战。杨业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的称号。可以说,雁门关是古代宋代的历史标志,一说到雁门关,人们马上会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三千年雁门,半部华夏史。”雁门关3000多年的历史、饱含人文内涵的历史遗迹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梳理并巩固华夏历史的认知,并在此基础进一步丰富新知。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抗日战争,雁门的身影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
在这个方圆不足50平方公里的地方,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明,都在这里留下了历史印迹。在这里,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民族游牧文明相互交融,汇集成一部鲜为人知的华夏文明史。
雁门关的夏天是凉爽的、舒适的,在夏天时可以到这里避暑,消夏。品古鉴今,知晓民族大义,从而更加热爱国家,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评定年份: 2018 )
洪洞大槐树文化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它坐落于山西省洪洞县,这里洋溢着浓厚的"寻根"和"祭祖"文化。这里生生不息的繁衍了有、二、三代的大槐树,这些大槐树都历史悠久。
最佳旅游季:春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乡愁、寻根
最适合人群:寻觅"寻根"和"祭祖"者
“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民谣传唱了数百年,至今人们依然耳熟能详。故事发生在明朝初年。经过元末农民大起义及其后“靖难之役”的战争兵燹,又有水灾、旱灾、蝗灾雪上加霜,天灾人祸的共同作用让整个华北地区赤地千里,人口稀少,满目荒凉,只有山西幸免于兵荒马乱之苦,再加上连年风调雨顺,人口众多,一派繁荣。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为了国防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多次从山西迁移居民到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有组织的移民活动持续了50余年。当时平阳府人口居山西之首,洪洞县人口又居平阳府之首,洪洞县自然而然地成了移民输出地。
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必然会导致许多居民背井离乡,百姓离开从小生长的土地需要巨大的勇气。大家都想寻找一个具有标记性的事物作为他们乡愁的印记,能够引起大家对于家乡的归属感的共鸣。回首之间,恰巧看到了广济寺门口的那棵高大挺拔的大槐树,于是就把它定义于故乡的"根"。从此以后,洪洞大槐树就被定义为了故土思念的象征。
如今与新建的祭祖堂相比,旁边记录大槐树原址的碑亭显得过分寒酸了,传说中的大槐树早已无存,留下这刻着“古大槐树处”字样的石碑,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同根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用钢丝牵拉着,顽强挺直枯干的身躯,只有第三代槐树枝繁叶茂、正当壮年,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不也像这槐树一般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大槐树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背井离乡者的精神家园,中国人刻到骨子里的故土情结和祖先崇拜通过大槐树这一象征痛痛快快地宣泄了出来,终于把一棵树神化了,不幸的是,人们的精神寄托最终输给了自然规律。
同蒲铁路从距离大槐树不足50米的地方通过,似乎带有某种暗示,不时呼啸而过的火车,带走了多少形形色色、走南闯北的人们,他们不再像祖先们那样哭天抢地、暮宿晓行,而是踌躇满志、日夜兼程,从驿路到铁路不过短短的几步,思维方式的变革却用去了数百年。
乡愁这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深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它是一种维系游子和祖国的精神纽带.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洪洞大槐树,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家国情怀的纽带流传至今,它托起了九州之下游子的一片天。
长治市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评定年份: 2019 )
八泉峡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境内,雄居太行大峡谷中段,被称为“太行第一雄峡”,是西太行大峡谷风景最壮美、内涵最丰富、气势最宏大的景区。八泉峡南北长约11公里,占地面积24.1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700余米,最大落差1100米。其所在的山西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大最美峡谷,八泉峡是国家5A景区,被称为“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
最佳旅游季:夏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峡谷、山水
最适合人群:寻觅攀登和涉水者
巍巍太行山,大美八泉峡。由于太行山大峡谷中的桥后山沟有八股泉水同出一地,自古以来民间就称之为“八道水”,加之峡谷中部又有两处泉群均为八个泉眼,三处泉水数量均为八,所以太行山大峡谷此处的景区被命名为“八泉峡”。
八泉峡景区内,群峰竞秀,高耸入云;万壑争奇,激流勇进;幽幽峡谷绵延数十公里,潺潺水流遍布整个景区。泉源百余处,飞瀑几十条,泉水叮咚绵远流长、瀑布咆哮一泻千里。临涧可观峡闻涛,朝夕能观日出日落,雾雨可赏雾海灵光。
高峡平湖、幽谷听泉、悬流滴翠、壶穴洞天、滴谷九莲、八泉洪纷、玉皇云顶、生肖拜天、千峰竞秀……走进八泉峡立体旅游环线,您将饱览鬼斧神工的峭壁、重峦叠嶂的山峰、千姿百态的山石、绿浪滔天的林海、潺潺流淌的泉水、清澈见底的池潭,北方山川的阳刚之美和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秀尽收眼底。
举首仰望,峡顶峰头经风历雨,奇石如笋,洞若门户。蜿蜒长峡,如同一幅泼墨长卷,将峡谷气势、山泉飞瀑、激流浪花、奇峰异石浓缩于此,形成一幅巨大的太行山大峡谷风景画。
穿过时空隧道,前往水库大坝码头,按单车道设计,呈南北走向,全长760米,洞外现代繁华,洞里古朴原始,洞外车水马龙,洞里宁静优雅,洞外天高地阔,洞里天洞一线,洞外是陆地,洞里是水乡,可谓是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世界。
乘208米高的观光电梯靠岩壁上下,峡内风景一览无余,平步三层空中透明观景台俯瞰全境,东西两侧山峦起伏,中间沟谷峭壁对峙,在三层玻璃平台能够手舞足蹈,欢快地歌唱……
空中巴士是亚洲第一条坡度最陡,夹角最大,设计最精密的往复式客运索道。线路全长251米,单向最大运量每小时700人,最大运行速度每秒6米,人乘客厢内,扶摇直上,犹如飞翔于高山峡谷之间。
临汾市云丘山景区(评定年份:2020 )
云丘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最高峰玉皇顶海拔1629米。云丘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是晋南地区少有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养生、民俗体验、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景区。
最佳旅游季:春季、夏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冰洞、民俗
最适合人群:寻觅攀登和涉水者
晋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云丘山是中国乡土文化地理标志。云丘山完整保存有11座千年古村落,是罕见的晋南窑洞建筑古村镇群落。目前已开发运营的是塔尔坡古村和康家坪古村。其中塔尔坡(原名“榻耳坡”)古村有2500多年的历史,因老子李耳曾下榻于此而得名,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当地村民至今还延承着先民的生殖崇拜、婚育、社祭、祈福等乡土文化习俗,始于唐代的‘中和节’更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续至今。云丘山作为传统的祈福圣地,每逢中和节,方圆百里的百姓都会来云丘山烧香祈福,求来一年的福气、一年的幸福和平安。
而建于明清时期、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康家坪古村,则改造成为富有浓郁晋南特色的窑洞主题民宿,并与来自台湾的大隐建筑规划设计团队合作,将“以生活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民宿的整体设计之中,令原有的窑洞重新赋予了新的生命。
云丘山峰岭叠翠,景色秀丽,素有“姑射最秀峰巅”、“河汾第一名胜”的美誉。崇山、险峰、奇石、飞瀑、沟堑、清泉、溪流应有尽有,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自然冰洞群,和国内最大面积的天然红叶景观。《乡宁县志》这样描绘云丘山:春树葱茏,夏林苍翠、秋风丹染、冬松傲雪,四时山花吐香,常年流水潺潺。
云丘山生态环境极佳,森林覆盖率高达89%,负氧离子含量超过一级空气质量。云丘山的动植物品种多达2700多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二级保护植物翅果油树等珍稀物种的天堂,各类珍稀古树、药材遍布山中,是难得的自然基因宝库。
来到云丘山景区,最值得观赏的要数世界罕见超大冰洞群。经过16年的探索开发,云丘山冰洞群于2018年底正式对外开放。云丘山冰洞群是世界三大冰洞奇观之一,形成于三百万年以前,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天然冰洞群。洞体四壁结冰,冰柱、冰笋、冰钟乳、冰石花以及其它冰晶景观结构分布整个空间,大大小小的冰凌晶莹剔透,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突显出梦幻般的景象,宛如童话世界,令人流连忘返。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评定年份:2022 )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的5A级旅游景区。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最佳旅游季:春季、秋季
特色关键词:雄赳赳、气昂昂
最适合人群:寻觅民族精神和爱好摄影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只有诗仙才能写出黄河的气势。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民族精神。九曲黄河一壶收,劈开高原、奔涌而来的黄河到这里突然收窄,水流如千军万马共同纵身跳下30米高的悬崖,做了一次令人愉悦的集体蹦极,壶口是黄河的真性情,壶口是黄河的最强音。
壶口的黄河,是最有风骨、最具魅力的黄河,只有壶口的黄河,才能够代表奋斗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尽管曾无数次地看到过壶口的照片,但只有当你站在壶口瀑布旁边,才认识到在咆哮怒吼的黄河面前,所有照片及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
那雷霆万钧的气势,一往无前的激情,翻江倒海的力量,舍我其谁的自信,无不令观者热血澎湃、豪情万文。没有什么媒介能够传达出壶口的神韵,只能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去体会,让思绪随滚滚黄水旅行。
浊浪排空,惊涛拍岸,水雾冲天,夹杂着泥沙的水珠扑面而来,让我们迎接这最有黄河特色的洗礼:衣袂沾湿算什么,泥点纷飞算什么,让我们站得离黄河更近,让我们与黄河同呼吸!壶口瀑布有“水里冒烟”、“谷涧起雷”、“彩桥通天”“群龙戏浪”四大奇观。
河水跌人深心,激起巨大云雾,恰似“水里冒烟”;汹涌澎湃,震耳欲聋,声若惊雷,所谓“谷涧起雷”;阳光照,水烟折射出七彩霓虹,如架起“彩桥通天”;滚滚河水势如龙腾虎跃,在深槽浊浪中翻腾,恰似“龙戏浪”。
在含有大量泥沙的水流冲刷下,壶口以每年70厘米左右的速度向上游移动,根据记载。2700多年中壶口瀑布后退了3000米,在其下游冲出了一道壮观的石槽,芄约50米,河水顺槽而下,犹如狂龙被囚,摇头摆尾,直达孟门,这就是著名的“十里龙槽”。
春回大地之时,冰雪消融,黄河水量骤增,大小冰凌,顺流直下,吼声如雷,主瀑烟云缭绕,副瀑万壑千流,正值桃花盛开,是为桃花汛。夏季水量减少,下游龙槽水位下降,是一年中壶口瀑布落差最大的时节。
河床岩壁得以展露身姿,怪石嶙响,参差而立,瀑布被热情似火的太阳晒过了头,没精打采的,似乎正享受难得的暑假,养精蓄锐。秋季来临,降水增多,壶口重新抖擞精神,水势浩荡,雾气冲天,声震十里,气贯长虹,龙槽爆满,汹涌澎湃。
寒冬腊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壶口也收敛起狂野的性情,只用飞溅的水珠在两岸筑起一片冰的世界,把周边一切包表在冰凌中,形状各异,晶莹剔透,蔚为壮观,小雪、大雪节气前后,更有冰块康结,在河面上冻结成桥,行走于黄河冰桥之上,听河水自脚下涓涓流过,才知壶口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