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644年),由朱元璋建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明成祖时迁都北京。1351年,爆发红巾军起义。1352年,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因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并娶郭子兴养女为妻。1368年,开国称帝,国号大明。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南京成为陪都。经过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政治清明,国力强盛。1449年,发生土木之变,明朝由盛转衰。但经过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力有了回转。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城,朱由检自缢而亡。
朱百六,朱元璋高祖父。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追谥为玄皇帝,庙号德祖。
朱四九,朱元璋曾祖父,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追谥为恒皇帝,庙号懿祖。
朱初一,朱元璋祖父。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追谥为裕皇帝,庙号熙祖。
朱世珍(1281年—1344年),初名朱五四,朱元璋之父。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追谥为淳皇帝,庙号仁祖。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国瑞,初名朱重八、朱兴宗,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孝陵。1352年,加入郭子兴队伍。1356年,占领应天府,获取一块立足之地。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举兵北伐,推翻元朝,最终统一全国。
在位期间 ,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在地方设置三司,设立锦衣卫,加强中央集权。在军队,仿照府兵制,确立卫所制度。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丈量土地,清查户口。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颁布《大明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通过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打击功臣,清理权贵。1398年,明太祖因病去世。
朱标(1355年—1392年),明太祖嫡长子。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对弟弟们十分友爱。1392年,因病去世,谥号懿文太子,葬于明东陵。1399年,其子即位后,追谥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成祖称帝后,复谥号懿文太子。
建文帝朱允炆(1377年-?),朱标次子,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在位期间,推行削藩政策,减少赋税,革除冗官,废除明太祖时的苛政 ,史称“建文新政”。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旗号起兵,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宫中自焚,下落不明。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庙号成祖,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在位期间,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完善文官制度,设置内阁。编修《永乐大典》,疏通大运河,营建紫禁城。1420年,迁都北京,设立东缉事厂,即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亲征蒙古、鞑靼、瓦剌,经营边疆。从1405年开始,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经济繁荣, 国家富强,疆域辽阔,史称“永乐盛世”。1424年,在第五次亲征蒙古,途中因病去世。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成祖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1424年—1425年在位,年号洪熙,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献陵。明成祖数次北征蒙古,明仁宗以太子身份进行监国。在位期间,为政开明,选用贤臣,削除冗官,发展生产,减免赋税,与民休息。赦免旧臣,平反冤狱,废除苛政,停止永乐期间的大规模用兵。改组内阁,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佐朝政,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1435年),明仁宗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1435年在位,年号宣德,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景陵。曾多次跟随明成祖征讨蒙古。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和财政,任用“三杨”,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停止对交趾用兵,减轻百姓负担。设置巡抚,整理赋税。郑和进行第七次下西洋,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为宦官乱政埋下隐患。明宣宗实行德政治国,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使明朝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仁宣之治”。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明宣宗长子,明朝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1435年—1449年和1457年—1464年两次在位,年号正统和天顺,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裕陵。1435年,九岁的明英宗继位,太皇太后张氏与“三杨”辅佐朝政,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明朝国力鼎盛。1439年、1441年、1442年、1448年,四次发动麓川之役,导致明朝国力耗损。
1443年,明英宗开始亲政,因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1449年,明英宗亲征瓦剌,在土木堡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于谦扶持明英宗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1450年,瓦剌释放明英宗,被安置南宫。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也叫南宫复辟,废黜朱祁钰,杀害于谦。重回帝位的明英宗,勤政理事,并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听信谗言,重用佞臣,导致民间爆发流民起义。1464年,经历皇位坠落,又失而复得的明英宗因病去世。
明景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明宣宗次子,明英宗异母弟,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年号景泰,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土木之变后,于谦拥戴朱祁钰即位,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明英宗被释放后,被朱祁钰安置在南宫。1457年,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辟。在位期间,广开言路 ,招贤纳士,清除宦官势力,稳定局面。整顿军队,建立统一指挥制度。1457年,被明英宗软禁得朱祁钰病逝。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487年), 明英宗长子,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年—1487年在位,年号成化,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于茂陵。在位期间,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臣治国理政。不经选官过程,直接任命官员,称为传奉官。1477年,增设西厂,任用宦官汪直,加强特务机构。 宠幸万贵妃,迷信方术,长期不召见大臣,政事皆由宦官处理。1487年,万贵妃病死,明宪宗也随之病逝。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1505年 ),明宪宗第三子,明朝第九位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于泰陵。明孝宗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因幼年生活坎坷,身弱多病。在位期间,勤于政事,重开午朝,励精图治,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革除明英宗以来得陋习,史称“弘治中兴”。在位后期,宠信宦官,但很快改过自新。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521年),明孝宗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1508年,设立豹房。宠信曾侍奉过他的太监刘瑾等八人,时称“八虎”。1510年,诛杀刘瑾。1517年—1519年,明武宗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连四次出巡。明武宗更名朱寿,营建“镇国府”,加封自己为“镇国公”,是抵御蒙古入侵的第一道防线。1517年,蒙古入侵,在此战中,明武宗表现出了不凡的军事天赋,打败蒙古的侵扰,取得应州之战的胜利,成为最后一位御驾亲征的明朝皇帝。1519年,宁王朱宸濠起兵谋反,再次御驾亲征,想获战功,王阳明不等朝廷降旨就率军征讨,将宁王活捉。1520年,明武宗南巡时落水,此后身体每况愈下。1521年,驾崩于豹房。
朱祐杬(1476年—1519年),明宪宗第四子,明孝宗异母弟,明世宗之父。1521年,明世宗即位后,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7年),朱祐杬次子,明武宗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 —1567年在位,年号嘉靖,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永陵。因明武宗死后无嗣,由明世宗继承皇位。在位早期,厘清弊政,勤于政务,整顿朝纲,推行新政。约束宦官,加强中央集权。改革赋役制度,整顿科举制度,来确保选举的良性发展,史称“嘉靖新政”。在位后期,信奉道教,重用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1542年,宫女发起“壬寅宫变”,想杀害明世宗但失败。1523年,爆发“争贡之役”,使沿海遭受倭寇之乱。1550年,蒙古兵临京城,史称“庚戌之变”。因长期服用丹药,身体每况愈下。1566年,明世宗去世。
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1572年),又作朱载垕,明世宗第三子,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7年—1572年在位,年号隆庆,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昭陵。在位期间,任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阁臣,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重用戚继光等帅才,加强边防。经过整顿,国势有所起色。1567年,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史称“隆庆开关”,为“万历中兴”奠定基础。由于纵情声色,导致身体每况愈下。1572年,明穆宗因中风突然驾崩。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穆宗第三子,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572年—1620年在位,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于定陵。在位初期,由张居正辅政,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史称“万历中兴“。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保境安民。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与大臣对立,从而二十八年不上朝。在位后期,因东林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败,明朝在辽东转为战略防御。1620年,明神宗因长期酒色无节病逝。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1620年),明神宗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在位,年号泰昌,庙号为光宗,谥号为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庆陵。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拨乱反正。因服用红丸暴毙而亡,在位仅仅一个月。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光宗长子,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年号天启,庙号熹宗,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葬于德陵。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魏忠贤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成为阉党。阉党迫害东林党人,激起民变。1622年,爆发白莲教起义。明熹宗喜欢自己动手做木工,终年不倦。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进攻宁远,袁崇焕用红衣大炮击败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同年,发生天启大爆炸,无法阐明原因,明熹宗下罪己诏,大赦天下。
朱由检(1611年—1644年),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清军入关后,为其上庙号怀宗,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端皇帝,葬于思陵。铲除魏忠贤及其党羽,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力图实现中兴。任用袁崇焕对抗后金,又频繁更换内阁辅臣,加上明末农民起义,使明朝出现内忧外患局面。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朱由检自缢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