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
大陈岛,行政上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位于椒江区东南52公里的东海海上。大陈岛由“上大陈岛”(面积7平方公里)和“下大陈岛”(面积4.89平方公里)组成,同属台州列岛。下大陈岛是大陈镇的驻在地岛上森林覆盖率达50-60%,为省级海上森林公园。大陈岛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岛屿,台州湾东南,台州列岛中南部。岛上岗峦起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特,适宜度假、休闲观光和寻访史迹旅游。大陈岛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和省海钓基地,岛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三大渔场,素有“东海明珠”之称。
清乾隆(1736~1795)年间,居民渐聚,浙江道特在岛上分设汛官,统领军、渔政务,此为大陈设治之始。至清末和民国初年,大陈居民已达万人规模,形成台州湾最繁荣的海上集镇,为“旧台(州)属洋面唯一之大渔村、大渔场、大渔埠,在昔全盛时代,渔获量年达 500万元以上,亦可谓旧台属之经济重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大陈岛只是一个普通的海岛,二战期间曾被日本占领。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封锁沿海,土著武装王相义活动于大陈海域,率部阻击日军,并收复大陈岛,时称“海上豪客”。
大陈岛,这小小的弹丸之地,1949年-1954年竟然吸引了蒋介石、蒋经国、胡宗南等国民党政要及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频繁进出,却是为何?原来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两万余残部,一直据守该岛,作为东南沿海骚扰我军的基地。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曾试图拿下大陈岛,在其外围激战,结果失利。舟山群岛位于杭州湾外东海,是南北海上交通的要冲,宁沪杭地区的屏障。除舟山本岛外,还有岱山、长涂、普陀、桃花、六横、登步、金塘、大榭等4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
1949年夏,上海市和浙江省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第75、第87军和暂编第1军等共10个师约6万人退据舟山群岛,由舟山防卫司令部司令石觉(后改为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舟山指挥部,郭忏任主任)统一指挥,企图对上海、杭州地区实行海上封锁,并屏障台湾。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奉命以第22军并指挥第21军第61师共4个师4万余人,采取逐岛攻占方针,解放舟山群岛。8月18日晚,渡海登陆部队分三路向舟山外围岛屿发起进攻。第22军一部于19日晨攻占大榭岛,歼守军近2个团。25日占领梅山岛。10月3~5日攻占金塘岛,歼守军大部。此时,佛渡、六横、虾峙等岛守军慑于被歼,仓皇撤逃。第21军第61师旋即进占佛渡等岛,并于18日晚攻占桃花岛,全歼守军。11月3日,向登步岛发起攻击。国民党军4个团在海空军配合下增援登步岛。第61师登陆部队因后续梯队未能跟上,兵力较弱,伤亡较大,于11月5日奉命撤出战斗。至此,已攻占舟山外围岛屿30多个,取得了渡海作战经验,夺取了前进阵地,为进攻舟山本岛创造了有利条件。作战期间,国民党军陆续从台湾、金门等地调兵增援,使舟山本岛总兵力达5个军,连同海、空军及特种部队约12万人。国民党军加筑工事,抢修机场,企图固守。1950年4月,第三野战军为保证战役全胜,决定增至6个军和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参战,组成南、北两个集团,分由第7、第9兵团指挥,并延长了进攻舟山本岛的准备时间。各参战部队筹集船只,进行渡海登陆训练。在进攻舟山本岛作战即将发起之际,国民党军鉴于海南岛已失,为集中兵力确保台湾,遂于5月13日开始将据守舟山的部队秘密撤退。16日,第三野战军即令第21、第22、第23军渡海登岛,追歼逃敌,相继占领定海、朱家尖、岱山、普陀山、长涂山等岛,至19日舟山群岛全部解放。此役,共歼国民党军8850余人。舟山群岛的解放,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长江口的封锁,对建设上海和巩固浙东海防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解放军准备登陆大陈岛
大陈岛解放,开始了建设大陈岛的新时期。而且,大陈岛解放后我们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构想。
大陈群岛解放后,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指战员们。
1956年1月,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向温州青年发出“组成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的号召。当年1月31日,首批227名青年登上大陈岛开始了垦荒生活,至1960年共有467名垦荒队员上岛垦荒。2013年1月6日,胡耀邦铜像在大陈岛揭幕。
1955年2月11日,中共温州地委根据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的指示,设立大陈区人民政府(县级),同时建立中共大陈工作委员会。吕众义任书记,刘维宗、许继良、季玉芳、国同玉等任委员;区长刘维宗,副区长季玉芳、黄道熙。下设办公室、组织科、宣传科、渔农业生产科等工作机构,机关暂时设立在海门。4月第一批大陆移民进岛,翌年又有温州市青年组成“垦荒队”支援大陈。
经40余年生聚建设,海岛环境已得到很大改观。如昔日皆为童山秃岭,12平方公里的土地仅千余棵树木,现今则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达50-60%以上,成为省级海岛森林公园。作为国家级渔港建设,历年投入大量资金,兴建环岛公路和5座水库,客运码头渔港配套设施齐全,同时将大陈港辟为国际避风港和鲜活水产品出口交货点。
下大陈岛大沙头港湾为历代岛民聚居之地,主要街道有港边路、海新路两条,建筑自港区沿缓坡向山岗伸延,民居鳞次栉比,新旧错落。岛上渔村大多依山傍海,散布于山岙和海湾,常以数十户为一自然村落,旧皆垒石为居,村民多赖海洋捕捞为业,亦就近垦种。较可观的渔村有下大陈岛的大小浦、浪通门和下咀头,上大陈岛庄周庙、大岙里等处。
大陈岛岛礁四周栖息着众多的石斑鱼、黑鲷、梭子蟹、七星鳗、虎头鱼等享誉海内外的鱼类生物种群,是我省第三大渔场。其浪通门养殖基地是浙江省以大黄鱼、鲈鱼、真鲷等海珍品养殖为主的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大陈岛岛礁四周栖息着众多的石斑鱼、黑鲷、梭子蟹、七星鳗、虎头鱼等享誉海内外的鱼类生物种群,是我省第三大渔场。其浪通门养殖基地是浙江省以大黄鱼、鲈鱼、真鲷等海珍品养殖为主的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
大黄鱼原为东海声名赫赫的大宗经济鱼类,渔汛旺发持续千年,因酷渔滥捕,80年代后几近绝迹。90年代发展网箱养殖,大陈海域生态环境优良,养殖的大黄鱼品质十分接近野生风味,经鉴定为名牌海产。旅游者如参观海洋养殖场,亲手抓一抓久违的大黄鱼,也是大陈游的一件惬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