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千古一帝”,他们文治武功之辉煌没得说。那么,如果单纯讨论“武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该如何排名呢?所谓的“武功”,就是征战杀伐所取得的成果。史家郑玄:“武功,谓伐四国及崇之功也。”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排名,秦始皇位居榜首,无可争议。史学家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百人》名著,中国古代只有3位帝王入列,分别是秦始皇、隋文帝、成吉思汗,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没有机会入选。
秦始皇的“武功”,成就斐然,难有匹敌者。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列,相互征伐不休。“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代”,秦国、赵国、魏国、齐国、韩国、楚国,都是强国,且“建国”数百年,根基牢固。
“秦皇扫六合,何其雄哉”,10年时间不到,秦始皇就灭了6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武功可想而知。要知道,秦始皇的对手,是有数百年基业的“国家”,根基牢固,兵力雄厚,悍将如云。赵国名将廉颇、李牧,位列战国“四大名将”,武力值不一般。
《影响人类历史的百人》,秦始皇入列,排在中国帝王第一位。接下来,排行第二的应该是宋太祖赵匡胤,也就是“黄袍加身”的主角。相对秦朝、汉朝、唐朝而言,宋朝并未统一中原,但不是赵匡胤的过错,而是宋太宗赵光义不给力。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持续8年之久,随之而来的是“藩镇割据”彼此相互混战。907年,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大梁”,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这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延续。中原大地,大小“王朝”众多,许多都是经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王朝”。
荆湖、后蜀、南唐、吴越、南汉,都是“立国”已久,兵力雄厚,根基很深的所谓“王朝”,并不容易对付。赵匡胤奉行“先南后北”的策略,逐个消灭这些小王朝,北宋基本统一中原。可惜,赵匡胤死于“烛影斧声”,否则宋朝就是大一统王朝。
秦始皇、赵匡胤所面对的敌人,属于“国家”,其兵力雄厚、悍将如云,根基非常深厚,远不是汉武帝、李世民所遇到的草原“部落”可比。相对“东方六国”而言,赵匡胤所面对的“十国”要弱小很多,且没有搞定北汉,故而逊于秦始皇。
排行第三的,应该是汉武帝,这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汉武帝的战绩,或者说面对的敌人,有三个:西南夷、西北的大宛、楼兰,以及北方草原上的匈奴帝国。其中,匈奴帝国最强大,其势力范围西部与贵霜、大夏接壤,东部抵达辽东一带。
匈奴骑兵骁勇善战,来去如风,快如闪电,后来阿提拉横扫中亚、欧洲,被誉为“上帝之鞭”。前130年,汉武帝着手对匈奴用兵,经过九次战斗,汉武帝基本摧毁了匈奴帝国,使其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漠南从此无王庭”。
相对突厥而言,草原上的匈奴,整体上比较团结,是一个“帝国”,大单于能够调遣各个部落的兵马作战,凝聚力比较强。隋朝时期,隋文帝两次大规模出兵讨伐,突厥已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彼此相互攻伐,元气大伤。
李世民所面对的突厥,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不是一个“帝国”。即便如此,李世民也只能解决东部突厥问题,并未能解决西部突厥,连西南的吐蕃也经常袭扰边境,让李世民十分头疼。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之流,也就是草寇或乱臣而已,根基太浅。
远征高句丽,李世民的成果也很少,攻打一个小小的“安市”,因李世民战术的保守,执意进行攻坚战、持久战,遇到了挫折。此时,李绩、高延寿建议李世民奔袭防守薄弱的平壤,但李世民拒绝,没了昔日雄风。
相对突厥而言,高句丽是一个“王朝”,内部凝聚力强,但远不如秦始皇所面对的“东方六国”。再则,高句丽的鼎盛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在隋炀帝的打击之下,高句丽已经元气大伤,奄奄一息。即便如此,李世民还是搞不定,还折损了不少兵马。
综上所述,单纯考虑武功,从他们所面临的“对手”来看,秦始皇位居榜首,宋太祖、汉武帝、李世民紧随其后。近代史家吕思勉评价:李世民的武功一般,远不如宋武帝刘裕,甚至不如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李世民的战功,得益于优越的“条件”,关陇世家大族的支持。